【NSR】厦门大学医学院王鑫团队揭示抗癫痫“老药”的新应用:强力逆转小脑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Ataxia)是一类以运动协调性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包括步态不稳、丧失平衡、吞咽困难、眼球运动异常、肌张力受损等。其中,遗传性共济失调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约占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10%~15%,目前此类疾病的治疗仍为世界难题。2014-2015年,两个国际研究团队分别报道了一种新型遗传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 autosomal recessive 20, SCAR20)[1, 2],SCAR20患者表现为早发性小脑萎缩和严重的运动失衡,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该病是由SNX14基因突变所致,但具体发病的机制未知,治疗更无从谈起。
2020年,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鑫教授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题为“SNX14 deficiency-induced defective axonal mitochondrial transport in Purkinje cells underlies cerebellar ataxia and can be reversed by valproate”的研究成果[3]。该研究首次从轴突线粒体运输这一全新视角揭示了一类遗传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 autosomal recessive 20, SCAR20)的发病机制,并发现抗癫痫药--丙戊酸大幅度减缓模型小鼠的疾病进程,具有较强的转化应用价值,有望为共济失调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扫一扫,反馈当前页面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